秦腔大師齊愛云這幾天一直待在揚州揚劇團。揚州揚劇團團長李政成說,力邀千里之外的齊愛云下揚州,是給團里幾個馬上要參加省里比賽的年輕演員“加點功夫”,一出《打神告廟》,七尺長的水袖功夫,是齊愛云壓箱底的絕活。同樣在一層樓上,揚劇名角葛瑞蓮正在自己的“名師工作室”里教徒弟汪媛《百歲掛帥》唱段,一句“登高秋”,寥寥三個字教了一上午。“以前在戲校教大課,不會這么摳細節。但她已經是小有名氣的演員,很小就得大獎,很多演唱習慣已經養成,改起來挺難。但既然她來了我這里,我得對得起我門上這塊牌子!”
這兩年,揚州市委宣傳部為文化傳承力推名師工作室建設,經過一年多的運行各工作室已漸趨成熟。李政成、葛瑞蓮這對揚劇伉儷便是其中兩位。
文化傳承,從概念變成責任
自稱是名師工作室“店小二”的揚州市委宣傳部干部處處長沈娟娟兩年來一直操心著這個工程的架構。她介紹說,名師工作室工程是以“1+N”模式傳承優秀地方文化。“1”指文化名師工作總室,任務是抓制度建設、方向引領,著重指導幫扶、總結提升。“N”是指根據學術、藝術、技術的分類,組建的文化名師工作室。首批25個名師工作室,選聘領域內具有較高權威、德藝雙馨的名家擔任領銜專家,配備1至3名指導專家,共同培育3至10名行業發展急需的高層次人才,并對有志于文化傳承的愛好者傳道授業。
一著子活了一盤棋。名師們對工作室的熱情,簡直可以用“爆表”形容。
葛瑞蓮除了帶徒弟,還開始操心揚劇整理工作,“我想把揚劇大師李開敏的唱腔藝術整理出來,否則老一代的精髓就會慢慢遺忘消失,成了傳說,哪談得上傳承呢?”
“揚劇王子”李政成是中國戲劇獎項“大滿貫”得主。去年,這位揚劇界的領軍人物成立工作室后,5名揚劇新秀成為嫡傳弟子。李政成以劇目教學的方式進行傳承,通過設置AB主角的方式帶新人:上半場由他演主角,下半場由徒弟們演主角。舞臺上只有一束光,但李政成無私地將新人推向前臺。
抓住年輕人,就抓住了傳承根本
文化名師工作室推出以來,名師們感到的不僅是榮譽和肯定,更多的是責任和擔當。他們的目光不約而同鎖定了學校,與教育部門一起開展“非遺進校園”等活動,許多學校都設立了剪紙班、木偶班、民歌班、揚劇班等等,地方文化傳承有了載體。
民歌名師工作室的戈弘和夏峰兩位專家就在學校找到了一塊很好的試驗田。在邗江實驗學校民歌社團,孩子們在名師指點下學唱民歌,兩位名師還根據現代音樂的特點,創作出新揚州民歌。剪紙大師張秀芳、評話大師楊明坤在學校帶徒也是風生水起。張秀芳還開始著手培養學校美術老師。
“抓住了年輕人,就抓住了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的根本。”古琴工作室領銜專家馬維衡的南風琴社早就把傳承之路鋪到了大學校園。
工作室的成立增加了不同領域專家之間深入交流的機會,激發出“跨界”藝術的靈感。音樂工作室的夏峰在彈詞曲調中融入流行元素,完成了彈詞歌曲《月亮城》。此曲由彈詞工作室的領銜專家牡丹獎得主包偉演唱,在今年的上海元宵晚會上驚艷四座,央視為《月亮城》免費制作MV,隨后在民歌中國欄目播出,引發了一波揚州彈詞熱。《月亮城》還入圍2017年國家藝術基金項目,入選省五個一工程獎。
走進生活,非遺煥發生命力
名師工作室讓老藝人找到了文化自信。雕漆是揚派漆器的代表之一,與湘繡、景德鎮瓷器齊名,被譽為“中國工藝美術三長”。“不見刀痕見畫工”,一件作品的誕生,需要靜得下心來的人經年累月地精雕細琢。在電腦雕刻等先進技術日益普及的今天,這門古老的雕刻藝術后繼乏人,要不要、能不能再傳下去了,曾經是讓揚州的漆器大師們苦惱的問題。如今,張來喜和楊忠寶兩位大師各自領銜了一個漆器工作室,給出的答案很明確:這門代表了揚州工匠精神的古老技藝、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必須很好地傳承下去!揚州漆器工作室的傳承實踐得到了國家部委的肯定,揚州漆器髹飾技藝創作人才培養入選國家藝術基金2017年度人才培養資助項目。
古琴名師劉揚最憂慮的事情是古琴這門最深邃悠遠、最具文人情懷的藝術,在傳承過程中會“傳歪了”,學院派標準化的西式教學強調技術層面的東西,傳統一些不可量化的要素面臨被淡化和消減。劉揚名師工作室成立,意味著這位體制外琴師的傳承方式得到了認可。
雕版印刷是揚州的一項世界級非遺,但即使是揚州人,此前也不大了解這項文化含量極其厚重的非遺,很少知道陳義時這位國家級的傳承人。而雕版印刷工作室所在的廣陵古籍刻印社推出的一款記事本卻讓揚州人重新認識了雕版印刷的魅力。這本包含揚州元素和雕版元素的揚州城市記事本,在今年國慶假期賣脫銷了。
非遺文化項目,只有活下來,才能傳下去。非遺要活化,要走進生活,才能煥發其生命力,對雕版印刷、漆器、玉器、剪紙,包括揚劇、木偶、清曲、彈詞、評話等非遺名師工作室,促進其生活化、創意化,探索其與文創產業、旅游產業的深度融合,是對工作室另一種意義上的傳承要求。
顯現“四大效應”,捧回一串大獎
據了解,首批25個文化名師工作室建設周期3年,建設期內,揚州市級財政對每個工作室每年提供4萬元的經費。建立了制度、撥付了經費,工作成果怎么考核?
“沒有一堆令人望而生畏的考核表格,文化名師工作室的考核制度個性化、人性化,以結果為導向。根據‘一室一品’的要求,分類別,各有所側重。只要出人才、出精品、出社會效益、出文化傳承經驗,考核都可以通過。”揚州市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李廣春說。
“聚是一團火,散是滿天星,名師工作室體現了揚州的文化擔當和文化自覺。”揚州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姜龍說,揚州的文化名師工作室已經顯現拓展、杠桿、鰱魚和疊加“四大效應”。近兩年來,出自各家名師工作室的“名師高徒”們,斬獲了戲劇梅花獎、曲藝牡丹獎、舞蹈文華獎等國家級獎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