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港澳嘉賓參觀南京博物院

港澳嘉賓與內地藝術家進行書畫創作交流
5月16日至23日,由文化部和江蘇省人民政府主辦的“藝海流金·精彩江蘇”內地與港澳文化界交流活動在江蘇舉辦。8天的行程中,來自港澳特區的政府文化官員、文化藝術機構負責人、文化藝術界知名人士以及內地相關單位負責人、專家等100余位嘉賓在南京、揚州、蘇州等地參訪文博機構,考察文化資源,領略江蘇的風土民情、悠久歷史和深厚文化底蘊,并通過文化論壇、對口交流等方式,謀求廣泛而深入的合作。
別樣蘇韻 文化之旅
參觀南京中山陵、揚州瘦西湖、蘇州拙政園,在愛濤文化藝術中心觀看非遺展覽,在南京博物院欣賞《蘇韻流芳》,在揚州雙博館觀看揚州地方文藝演出,在蘇州昆劇院觀看昆曲折子戲……幾天來,嘉賓們沉浸在江蘇豐富的歷史文化遺產、典雅古樸的園林美景以及韻味獨特的傳統戲曲中,收獲滿滿。大家紛紛表示,此次江蘇之行讓他們更進一步了解到江蘇的歷史文化發展脈絡,體悟了江蘇豐富多元的文化,并思考如何更好地借鑒和推介這些文化精髓,拓展蘇港澳三地之間的交流與合作。
澳門書畫研究院院長孫蔣濤表示,南京博物院“一院六館”端正恢弘,民國館對“民國范兒”進行了高度還原,非遺館和數字館給觀眾帶來了互動體驗的新鮮感受。香港八和會館粵劇演員梁心怡對昆曲折子戲印象深刻,她說:“在蘇州昆劇院,除了欣賞昆曲、了解其藝術特點,我們還到后臺參觀排練,通過了解藝術背后的創作過程,更深刻地體會其藝術境界和魅力。”香港周旋藝術中心主席周詠琁在欣賞完江蘇傳統戲曲后表示,希望在今后的演唱作品中融入部分傳統戲曲曲調,探索文化融合。
江蘇省文化廳廳長徐耀新題為《精彩江蘇·水韻流芳》的文化推介,讓嘉賓們對江蘇歷史文化有了全面而深入的了解。香港演藝學院校董會主席周振基表示,江蘇的地域文化和港澳的地域文化,都是中華優秀文化桂冠上璀璨耀眼的明珠,希望進一步推動三地文化的交流交融。
思想碰撞 藝術交流
本屆“藝海流金”活動組織更加完善、規模繼續擴大、內容更加豐富,尤其是重點推出文化合作論壇、分組對口交流等思想方面的深度交流活動,堪稱一場思想的碰撞、學習的盛宴。
在南京舉辦的“內地與港澳文化合作論壇”上,6位來自三地的專家學者就傳統文化在當代的境遇和發展方向暢談感悟與意見。與會嘉賓共同探討了如何發揮傳統文化在當代的活力,認為藝術需要傳承,也需要創新發展。
參加活動的嘉賓還按專業分為文博管理組、非遺演藝組、書畫交流組、文創推廣組4個小組,分別開展對口交流。
非遺演藝組成員、香港舞蹈團行政總監崔德煒在甘熙故居與幾位非遺傳承人進行了交流,他表示非常贊同一位樹根雕刻老師講的傳承傳統工藝首先要保留核心技藝的看法。“核心技藝的傳承和保護,是傳統手工藝類非遺項目得到生產性保護的關鍵。在此前提下,根據市場需求不同,再進一步創新發展。”文創推廣組成員、澳門霍英東基金會總干事史濠表示,大家來到晨光1865創意產業園,圍繞文創推廣的社會責任進行了討論。“傳統文化可以成為現代文化創意產業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豐厚資源。”史濠說。文博管理組成員、澳門基金會工作人員羅嘉怡介紹,自己在參觀南京六朝博物館時曾與館長胡阿祥深入交流,探討讓傳統文化在當代發揮作用的方式。雙方一致認為,可用文物古跡、歷史人物及典故豐厚的文化資源,充實青少年傳統文化知識與傳統美德教育的內容。
書畫交流組的嘉賓與江蘇書畫家在江蘇省美術館新館進行了書畫創作交流。港澳與內地的書畫家相互合作,其樂融融,完成了一幅幅精彩佳作。澳門視覺藝術協會會長譚植桓表示,與內地畫家的合作非常愉快,大家在畫之前先安排好分工布局,技法相通也讓創作非常和諧。
情感交融 合作共贏
“藝海流金”活動今年是第十三屆,已經成為促進和推動內地與港澳文化交流與合作的示范性平臺。文化部港澳臺辦公室副主任李健鋼表示,希望港澳與內地的嘉賓不忘此次友情之旅、人文之旅,繼續精誠協作,共謀發展。
嘉賓們紛紛表示,此次活動進一步增強了內地與港澳的情感融合,也為內地與港澳開展更多合作奠定了良好基礎。香港立法會議員馬逢國說,港澳和內地文化界人士從相互認識到互動交流,再到深入對話、思想碰撞,對推動文化合作來說有著深遠意義。
香港西九文化區管理局表演藝術制作人鐘珍珍表示,香港西九文化區戲曲中心計劃于2018年底開幕,通過參觀蘇州昆劇院得到很好的啟發,可以借鑒內地劇院加入詳細講解的經驗,更好地向觀眾介紹傳統戲曲。澳門中華文化藝術協會理事長霍志釗說,自己與幾位澳門藝術家對蘇州園林情有獨鐘,在參訪行程中把握每個機會寫生創作,希望回澳門之后,幾位藝術家能夠把此行創作的作品組織一次“精彩江蘇”書畫展。澳門特區政府文化局高級技術員袁紹珊表示,澳門缺乏文物修復方面的人才,希望可以與江蘇加強合作,舉辦講座,開展工作坊,培養本地文博人才。香港藝術發展局舞蹈組主席梅卓燕表示,江蘇省歌劇舞劇院在制作推廣和經營管理方面都非常完善,希望將來可以建立合作平臺,讓香港年輕藝術家來內地交流。
“人心的回歸需要文化的回歸,對中華民族文化的了解、認同非常重要。增進年輕人對國家的認同也是文化人士的責任。”香港中華攝影協會名譽會長吳連成表示,將持續推動中華優秀文化在香港的傳承與發展。澳門特區政府文化局文化創意產業促進廳代廳長何鴻斌也表示,希望能為港澳地區的年輕人創造更多到內地交流的機會,讓他們更深入直觀地了解祖國的歷史和文化,增強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感、歸屬感和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