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兒莊古城文化產業園
——文創園區“接氣”城市文化特色

2019年9月12日,國家文化部公示了第一批國家級文化產業示范園區創建資格名單,山東省內唯有一家上榜:臺兒莊古城文化產業園。
根據文化部辦公廳印發的《關于進一步完善國家級文化產業示范園區創建工作的通知》(辦產函〔2016〕320號),經評審,第一批國家級文化產業示范園區創建資格名單(含獲得第一批國家級文化產業示范園區創建資格的國家級文化產業試驗園區)共包括十個:
●河北“21世紀避暑山莊”文化旅游產業園區
●吉林吉林省東北亞文化創意科技園(國家級文化產業試驗園區)
●浙江杭州市白馬湖生態創意城
●江西景德鎮市陶溪川文創街區
●山東臺兒莊古城文化產業園(國家級文化產業試驗園區)
●湖南湘潭昭山文化產業園
●廣東廣州北京路文化核心區
●重慶重慶市南濱路文化產業園
●云南建水紫陶文化產業園區
●甘肅蘭州創意文化產業園

根據文化部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完善國家級文化產業示范園區創建工作方案》,評定“國家級文化產業示范園區”應具備以下條件:園區所在地文化產業發展水平要居于所在省(區、市)前列;園區社會效益顯著,始終堅持正確的文化產品創作生產導向,在依法納稅、吸納就業、促進創業、參加公益活動、提供內容健康的文化產品和服務等方面表現良好;園區要有明確的優勢行業和發展定位,已集聚不少于100家文化企業,具備一定產業規模,園區內文化企業主營業務總收入、總利潤等經濟效益指標在本省(區、市)處于領先水平;非文化類商業及其他配套面積不得超過園區總建筑面積的50%。
跳出硬性條件,俯瞰入選的十個文創園區,我們不難發現它們之間存在著一個共同點:立足城市文化特色。
文化創意園區,“文化”先行
截止2019年6月30日,全國已有上萬家文化創意園區,然而始終堅持以“文化”為主導,或以“文化”為主流創收的園區可能不足半數。大部分園區在維持運營的環境壓力下,開始以“創意”為核心,逐步轉向科技、商業租賃以及其他短期營收較為良好的產業。這雖然違反了文化創意園區的初衷,但也不得不承認,此為是在經濟競爭的大環境中保存文創園區的無奈之舉。“文化”二字,曾被網絡評為包容性最強的詞匯之一。圖書文化、旅游文化、商業文化、設計文化、科技文化……似乎只要我們能想到的東西,都可以與“文化”或多或少關聯起來。然而,當我們走進一個文化創意園區,我們去尋找的,或最后能帶走的,是科技成果?是一本圖書?是旅游指南?是商業策劃?還是,一種從內心可以感受到的文化氣息。
文創園區,究竟是“文化”先行,還是在眾多領域集結的一個地方,去拔高“文化”的地位,再穿上名為“文化”的皇帝新衣。
文創園區“接氣”城市文化

在國家文化部公示的第一批國家級文化產業示范園區創建資格名單中,我們或許可以嘗試去找尋一個線索。
河北避暑山莊、湖南湘潭昭山、杭州白馬湖、廣州北京路、山東臺兒莊古城……
無論是否去過這些園區,只聽名字,眼前就很容易浮現出這些園區的大致樣貌,甚至被臆想中的文化氣息所感染。因為這些園區的樣子,就是人們腦海中對這座城市最深的印象。
創意可以天馬行空,也要懂得接地氣;
文化可以發散創造,也莫忘記再傳承!
以山東臺兒莊古城文化產業園為例,臺兒莊古城文化產業園規劃總面積18平方公里,共分為四個功能分區:古城核心區(2平方公里)、大戰主題區(1平方公里)、文化產業發展區(5平方公里)、濕地休閑度假區(10平方公里),重點發展文化旅游、演藝娛樂、廣告會展、藝術培訓、健康休閑等九大文化產業。
其中,古城核心區區位優勢明顯,交通便利,歷史文化底蘊深厚,其產值常年位列創意園區多個區域之首。

投資者、創業者、商戶、游客……大家或許是沖著古城來的園區,卻能從園區之中,獲得比古城本身更多的文化體驗,這便是臺兒莊古城文化產業園最大的魅力所在。
文創園區“反哺”城市文化
全國有六百多個城市,文創園區立于城市之間,在考慮政策、補貼、租稅等客觀條件之余,是否也該多了解一下這座城市的文化,聽一聽這座城市的故事,思考一下:園區在提供創業環境、增加城市收入的同時,該如何在文化方面真正反哺這座城市。
如今,山東臺兒莊古城文化產業園已經成為臺兒莊,甚至整個山東的一張新的文化名片。它起身于古城,得益于古城,融入于古城,又區別于古城,甚至超脫于古城!這,便是這座文創園區對臺兒莊城市文化所做的最美好的反哺。
當然,山東臺兒莊古城文化產業園的成功經驗,或許并不適用于每一個文創園區,但對每一個園區發展都有著學習的意義。畢竟,挖掘城市文化、接氣城市文化,發揚城市文化,是每一個園區都應肩負起的責任。希望下一批國家級文化產業示范園區,會有更多優秀園區為我們所熟悉。
如果在你的家鄉建造一個新的文創園區,你認為該起什么樣的名字?(請在留言區留言)
今日值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