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爾佐格和德梅隆國際設計公司





代表業績:北京國家體育館、德國漢堡易北音樂廳、英國泰特現代美術館和擴建
設計理念:設計靈感由大運河水道而生,依山面水,如畫中水墨一筆橫空出世,一覽運河壯麗美景。運河的水、河畔的樹和杭州的天空映照在博物館水晶般的表皮上,互相輝映。其上下留白是城市新空間、景觀新景色,寓意運河兩岸壯麗的風景和無限的可能,上部的空中花園和下部開闊的城市客廳將創造一個豐富多彩的城市空間,譜寫一曲中國夢的文化樂章。
扎哈·哈迪德事務所





代表業績:國立二十一世紀藝術博物館(意大利,羅馬)、廣州歌劇院(中國,廣州)、伊萊與埃德斯·布洛德藝術博物館(美國,東蘭辛市)
設計理念:建筑的形態取意歷史建筑原型以及大運河沿線的工業遺存和景觀形態,猶如一艘有著獨特文化和創新生態的大船,承載中國文化遺產的內涵,提供了獨特的文化和生態創新通道。外部廣場與運河、河畔景觀相結合,使人與藝術以及互動式互動展品在悠閑而充滿活力的運河融合在一起。
戴維·奇普菲爾德事務所



代表業績:新博物館和詹姆斯西蒙畫廊、良渚博物院、現代文學博物館
設計理念:設計靈感來源于水、石、植物元素的結合,將威尼斯建筑的概念引入杭州,博物院偉岸的身姿佇立于運河之上,場地內設置水系,與古老的大運河水域形成博物館島,博物院位于運河之初,大氣磅礴而富有魅力,與位于運河終端的頤和園的深沉歷史之美遙相呼應,打造出獨具特色的地形樣貌,以一方園林贊美水、生命以及人類對環境的擔當。
中標設計方案極具藝術感
2019年12月,京杭大運河博物院建筑概念性設計方案國際征集結果公示、設計方案出爐。最終由來自瑞士的赫爾佐格和德梅隆事務所設計的方案成為京杭大運河博物院的建筑藍圖。
“我們希望通過大城北的建設,帶動運河杭州段的發展,讓杭州段在大運河中的地位,能夠達到八達嶺在長城中的地位。十大項目中的京杭大運河博物院,是獨特的、有代表性的,而且是十個項目中唯一的地標建筑。”市運河集團相關負責人說。
中標的赫爾佐格和德默隆建筑事務所的方案,設計靈感來自大運河水道,從西向東看去,腰間一道“玉帶”,外立面由彎曲的玻璃組成,與波光粼粼的運河水相得益彰。中央的白色建筑像山,整體看起來是“依山面水”的格局。上面有空中花園,下有騰空的開闊空間作為城市客廳,很適合作為市民休閑的公共空間。

“鳥巢”設計團隊,同時也是獲得京杭大運河博物設計方案第一名赫爾佐格和德梅隆事務所提出的概念是——“懸停”。就是在大運河之上建造一座懸浮的博物館。
中央的白色建筑像山,整體看起來是“依山面水”的格局。
上面有空中花園,下有騰空的開闊空間作為城市客廳,很適合作為市民休閑的公共空間。
2020年4月21日,杭州市公共資源交易網上發布了《中國京杭大運河博物院(暫名)項目設計》的招標公告,本次招標的內容和范圍主要是在已有概念方案基礎上開展方案設計完善、初步設計和施工圖設計(含BIM設計)。
京杭大運河博物院位于杭州大城北核心示范區中部,東至麗水路、南至金昌路、西鄰大運河、北靠杭鋼河。項目總建筑面積約18萬㎡,其中地上建筑面積約11萬㎡,地下建筑面積約7萬㎡,總用地面積約5.71公頃。最終面積以實際審批面積為準;投資規模為21.7億。
計劃建成博物館+國際交流中心+酒店模式,預計2023年建成。
大城北
大城北,孕育了杭州千年運河文化,百年工業文明。過去這數十年,她褪去了光鮮,一度黯然失色。
沉寂是為了積蓄力量,迎接更美好的春天。杭州市委十二屆六次全會提出“東整、西優、南啟、北建、中塑”城市布局。北建,就是大城北建設。
為推動大城北區域實現高質量新發展,發揮重大項目“引爆”和區域能級提升作用,杭州市運河集團結合城市設計方案,謀劃實施了十大重點標桿項目。
十大項目中,文化項目占了一半,有大運河博物院、大運河當代藝術中心(煉油廠文化地標)、大運河生態藝術島、小河公園、杭鋼遺址公園;
三大商業標桿項目,即運河灣國際旅游休閑綜合體、杭鋼站及拱康路站地鐵綜合體;
三大城市公共配套項目,包括平煉路歷史年輪帶、山水景觀環鏈和水上產業拓展。
作為大城北示范區十大重點項目中的首發項目,京杭大運河博物院的地位舉足輕重。
大城北的未來,是成為兩個“重要窗口”,文化藝術將是重要標簽。
據了解,市運河集團依托公共開放空間和文化地標,結合杭州大城北、大運河的文化、生態、遺存等資源特色,以文化藝術為切入,以科技新知為助力,穿越千年運河文化,傳承百年工業文明,融東方傳統意蘊與西方人文主義精髓于一體,高品質打造大城北示范區的“文化藝術”氣質。
今年大城北建設如何推進?
2020年杭州將在區域統籌治理、加快北建步伐、打造標桿項目、提升宜居環境等四個方面下功夫。
區域統籌治理:
編制《杭州市大城北核心區城市設計建設導則》和新一輪《大城北規劃建設三年行動計劃》。
加快北建步伐:
年內開建320國道半山段,加快洋灣路、金昌路、康園路等8條區域道路以及85條區域次干道建設;推進香積寺路西延工程、麗水路(金昌路一石祥路)、平煉路、顧揚路等13條道路的前期與建設。
建成千島湖供水工程城北線項目,實現通水,讓大城北居民喝上千島湖水。
開工建設3個項目139.35萬平方米,完工4個項目42.26萬平方米,續建58個項目742.68萬平方米安置房。
重點推進運河灣36班小學、平安橋小學、謝材小學、謝村中學、運河音樂公園、謝村鄰里中心等配套設施的前期與建設。
加快華潤國際醫療中心、謝材小學、謝村中學、燈塔小學、平安橋小學、運河灣36班小學、東新單元沈家幼兒園、運河音樂公園等醫療教育文化項目建設;加快蔣家橋公交站、北大橋公交綜合體等10個公交場項目及祥符花園橋路等7個公交場站前期。
打造標桿項目:
高品質打造國家大運河文化公園,建設京杭大運河博物院、大城北中央景觀大道、大運河杭鋼工業遺址綜保項目、大運河未來藝術科技中心、運河灣國際旅游休閑綜合體、大運河濱水公共空間等十大地標項目。
年內,開建大城北中央景觀大道、京杭大運河博物院、大運河未來藝術科技中心、大運河杭鋼工業遺址綜保4個項目。
同時,加快武林美術館、匠人館、運河亞運公園、龍居寺等6座文化設施建設;加快布局AI、5G、工業互聯網等新基建設施。
提升宜居環境:
建設大運河濱水公共空間,整合運河景觀帶、杭鋼運河景觀帶、電廠河景景觀帶、杭鋼湖、獨城公園等13.8公里公共綠地資源,打造核心區最美濱水慢行系統。
京杭大運河博物院
包含博物館、國際交流中心、文化藝術中心、濱水空間等多種功能,總建筑面積16萬平方米(地上10萬平方米,地下6萬平方米)。
現已完成建筑方案征集和定位策劃,正開展方案深化和博物院運營方案編制工作,2020年底開工建設,2023年全部完成投入試運營。
大城北中央景觀大道(平煉路歷史年輪帶)
全長5公里,寬度35.5-50米,串聯北部新城、生態島、煉油廠、杭鋼及半山等五大區域,利用延伸改造杭鋼原有貨運軌道為觀光旅游列車,形成旅游體驗、運動休閑、商業零售等多種業態具有歷史文化魅力“年輪帶”。
現已經完成策劃定位、產品研究、市政方案設計,開展景觀方案設計和施工前期準備。2020年底建設,2022年亞運會前建成投入運營。
大運河未來藝術科技中心
主要功能包括未來藝術與科技中心、藝術與自然公園、全球創意特區、濱水文化空間、創意綜合生活方式區。
現在已經完成策劃定位、產品研究,正在組織建筑方案設計征集招標,2021年開工建設,2023年底完工具備試運營條件。
運河灣國際旅游休閑綜合體
大城北示范區南端最重要的高品質旅游休閑板塊,打造休閑商業中心、國際游艇中心、水上旅游集散中心“三大中心”。
一期2020年底開工,2022年底建成運營;二期計劃2024年底竣工,2025年交付運營。
小河公園
位于原中石化小河油庫用地范圍,一期為小河公園及公共地下停車配套,二期為運河文旅產業的服務配套設施,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城市名片效應的文化地標、家庭公園。
現已完成項目策劃定位和產品研究,開展方案的征集招標工作。一期項目2022年亞運會前建成開放,二期項目2023年底建成運營。
大運河濱水公共空間
全長18公里,打造集觀光、休閑、跑步、騎行等一體化公共文化空間。2020年10月開工建設,2022年亞運會前基本建成,2023年底全線貫通。
大運河杭鋼工業遺址綜保項目
集會議、文化、體育、辦公等城市功能。2020年6月開工建設, 2022年亞運會前公共區域建成開放,2023年國際會議中心和水上旅游集散中心建成投入運營。
來源:杭州發布、杭州日報、杭州政府網、AssBook設計食堂